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梵语即是ksitigarbha,译为地藏。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

地即土地,具有七义:
(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
(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
(三)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喻菩萨能负载一切苦难众生到清凉彼岸。
(四)能藏义,土地能含藏一切矿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
(五)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长。
(六)能依义,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
(七)坚牢不动义,土地坚实不可移动,喻菩萨的菩提妙心,坚如金刚,不可破坏。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义。指地藏菩萨处于甚深静虑之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藏也可以代表蕴藏许多金银财宝,则能济诸贫乏,利益人寰。喻菩萨具有如来三德秘藏,无量妙法,则能救脱无数众生,咸登觉岸。

地藏菩萨提倡孝道,重视超度救济父母。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作子女的要竭尽孝道。对父母除衣食供养,老病侍奉外,最根本的是劝说父母,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具足正见。中国人特重孝道,其慎终追远的精神,与地藏法门有所吻合。所以地藏菩萨在中国,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不无道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法会,七月三十日的地藏法会,在中国各地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门与中国孝道结合得很好。

如果众生至心诵念地藏菩萨圣号,可以解除一切苦厄,使地狱相,隐而不现。对已堕地狱的,令其离狱。对末堕地狱的,教导他们护持善根,永远不造堕地狱的恶业。

在《十轮经》卷三,介绍有四类十一种罪,能使人堕入无间地狱。
(一)五无间罪:①杀父,②杀母,③杀阿罗汉,④出佛身血,⑤破和合僧。
(二)造五无间四根本罪:①杀、②盗、③淫、④妄语。
(三)谤正法。
(四)疑三宝。
地藏菩萨要人们认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避恶趋善,不造恶业,免堕地狱。

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昔于忉利天宫,受释迦世尊嘱咐,于释迦寂灭以后,未来佛弥勒未生之前,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娑婆世界众生由地藏菩萨度化,对那些尚在恶趣受大苦的众生,要特别关心,令其改邪归正,离苦得乐。至弥勒佛出世时,使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皆得解脱。

地藏菩萨形象,一般为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或是多为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显示出家僧人相是为了让众生知道一股可使众生离开五浊恶世的清流,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地藏菩萨像还有一头形似狮子的坐骑,名曰:“谛听”或“善听”。

唐代的中国佛教,如日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等国的僧人来华求法。新罗王子金乔觉,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敌十人。为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乔觉二十四岁时,出家剃发为僧,地藏比丘(乔觉)出家后,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见山峰状如莲花、峰峦耸秀,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盆地,栖居岩洞。渴饮涧水,饥食白土(此土白而腻细,俗称观音土)。常被毒虫伤螫,亦端坐无念,置之泰然。

至德年初。地方绅士,诸葛节,率村人登山,见地藏比丘,坐禅于洞穴内。洞旁有一破锅,存在残粒和白土,生活异常清苦。诸葛节等人,发心为地藏比丘建造禅宇。时九华山地为闵让和所有,闵公坚信佛教,乐意捐助山地,对地藏说:‘九子山头的土地,尽为我有,任意所需。 ’地藏答曰:‘一袈裟地足矣。 ’闵公许之。地藏遂将袈裟一展,遍覆九子山峰。闵公见状甚喜,尽将所荫之地施与地藏建大道场。并遣其子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亦舍俗离尘,礼其子道明为师。现今所见地藏菩萨像,左道明,右闵公。

寺院建成后,各方学者云集此山,特别新罗国的僧人,来此日多。因国内外僧众咸集于此,生活即发生困难。地藏于山中掘石得土,其色青白,细如面粉,供众食用。

后新罗国王得知地藏在九华山开办道场,即派人运粮供养。地藏于开元十六年(西元729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时年九十九岁。旋即召众告别。但闻山鸣石陨,扣钟嘶哑,跏趺而灭。三年开将入塔,颜貌如生。举起则动骨节,若撼金锁。乃立小浮图于南台,此即地藏生前宴坐之地。地藏比丘被人们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这就是九华山建寺之因缘,与普陀山、五台山、峨嵋山齐名,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每年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鼎盛,敬拜地藏菩萨的涅槃日。

中国熟知的四大菩萨,如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可见地藏菩萨的愿力是特别深广的。愿是精进的动力,精进是达到愿力的志趣。药师佛的十二大愿,观音的六愿及十二愿,普贤的十大愿,弥陀的四十八愿,释迦的五百愿。

地藏菩萨的大愿,可以概括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然众生无尽,地狱也难以度尽,这样就成为不成佛道的大悲菩萨。这伟大精神,先人后己,是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的!

地藏菩萨根据众生造恶业的特点,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着重宣传因果报应,并从业感差别的角度,列举了二十三种因果报应,说明如是因,如是果,自作自受,业感缘起的道理。地藏菩萨的用意,是将因果关系说清楚,使人们都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负责。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的道理。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