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为《金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一本极重要经典。在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大力弘扬后,《金刚经》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力也随之广泛深远,使在家或出家弟子都经常持诵此经典。

在佛教的角度中,这个世界,以及这个身体,都是不真实的。由于人们认「虚」为「实」、认假为真,所以顽固地执着有「自我」和「外面世界」的思想,也因此造作无量的「身业、口业、意业」,并且承受着这三种业力的牵引、拖累,以致长期在生死中轮迴,在六道中承受种种不同的痛苦,但还是无法获得自由和解脱。在佛教的教义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金刚」,有如闪电,快速而又极具威力;也有如鑽石,极度坚硬和珍贵。「金刚」也可比喻作「般若」智慧,有如闪电般快速地斩断一切妄执烦恼;也有如坚硬的鑽石般,不为时间和境界所动和改变,用智慧超越欲界、色界、无色界,最终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大量类似「如来说甚麽,即非甚麽,是名甚麽」的文句,如「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等等。这种句子结构带出了一个重要教义:所有的东西,包括语言文字,都只是个名称,是不真实的。佛教称之为「色」或「相」,它们是用来表达佛陀所要传递的真相,而真相却不离两边,但也不即是两边。这种理论是《金刚经》用来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和「不二」哲理。「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也就是说,佛陀所说的般若等佛法,是出于广渡众生为目的,而在文字层面上的权且施设。文字或这本经并非实相,不是般若本身,众生应藉此文字証入般若法门,到彻底觉悟佛法时,则一切名相皆可捨弃。

此经主要是用来化解当时佛教徒对大乘经典和小乘经典的法执,因为他们执着地要分别大小乘,而无法在修行上更上一层楼,并使佛教有分裂可能。佛陀说「知我说法如筏喩者,法尚应捨,何况非法」。也就是说,佛法、经文、文字,就如一艘船,是用来帮助众生渡过生死轮迴的苦海。因为佛陀每次说法都有不同的对像,而他们的领悟力也各有不同,才会使修行人产生错觉,有不同的佛法和宗派,和有不同的船。但所有船都是为了帮助人渡过此海才会存在,目的全都是一样,佛教徒不该为船的类型巳执着,因为一但离开了大海,这艘船便可捨弃,因为佛法这工具巳完成它的任务。

《金刚经》强调一切法相,甚至连佛的形像、佛土,都是利用文字和形像,对实相的近似表达,皆非实相本身。 《金刚经》卷末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堪称此经之精髓。世间一切「有为之法」是无常的,有如梦境般不真实,有如闪电般快速消逝,所以修行者要学会放下执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