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或观自在菩萨,简称为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经上说,观音菩萨其实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并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观音菩萨也是西方三圣之一,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三尊主要的佛和菩萨,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唐代以前的观音菩萨,以丈夫相居多。但到后来,多以女性为主,因为这女性形象有助表达慈母爱护自己孩子一样,把如观音菩萨对众生旳慈悲,无我,不求回报的无私大爱。杨柳观音是较流行的观音相。他手执杨枝与净瓶,是以用来表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火宅。众生心中充满热恼。观音菩萨以瓶中的甘露水洒遍世间,使在热恼中的有情众生,皆获清凉,息灭内心的烦恼。
观音菩萨有三本主要佛经,简称为「观音三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其中一本。经中说观音菩萨具有三十三相,会随着众生的根性,化成不同的形相,用多种的方便法门,广渡不同的众生离苦得乐。「普门」即普门救渡,不会只救渡一种众生的意思。
《普门品》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是个「普门」法门,因为简单方便,人人都可修。因此在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最为民间所熟悉和信仰,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大佛顶首愣严经》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是「观音三经」的另外一本,讲述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式,成道方法,和其名字的由来。
《华严经》的善财参《观自在菩萨章》是「观音三经」中的另外一本经。
《大悲心陀罗尼经》也是一本重要经典,因为此经道述了千手千眼观音的由来。因为众生的烦恼和苦难实在太多,观音菩萨便发誓,若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便身上长出千手千眼。发誓后,身体果然长出千手千眼,使他有更大能力帮助众生解除诸般苦难,广施利乐。
大悲咒也是出自这本经典。观音菩萨在无量劫前初闻大悲咒,顿从初地菩萨果位(欢喜地),登越八地菩萨果位(不动地)。诵持此咒,可得无量利乐,生诸佛国,得无量三昧辩才,所愿皆遂,消灭重罪,得十五种善生,除十五种恶死。
六字大明咒,即「唵嘛呢叭咪吽」 ,与准提神咒,都是观音菩萨其中一个方便法门,是为了利益六道众生,罪障消灭,寿命延长,福慧增进,远离诸恶,速证菩提。
大乘佛教极为强调悲心,并视悲心为佛法的根本。众生因为心境狭窄,才会被烦恼自私所困,不能同情一切众生而生平等心,也因此无法扩大同情心,成为如菩萨般的平等大悲心。在《佛说法集经》中,观世音菩萨说:「菩萨若行大悲,一切诸佛法如在掌中。」如大众能体察一切众生的痛苦,那就是跟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学习,走上修行佛教的道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