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驮菩萨
韦驮天(梵文:Skanda),全称护法韦驮尊天菩萨,佛教的知名护法神,为执金刚神之一,在《金光明经》有提及这位菩萨。韦驮天的形象,一般是古代身披盔甲、手持宝杵(降魔杵)的武士。统领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故也有人将韦驮天的形象,印在佛经与佛教典籍的末页,以此希望得到韦驮天的护持。佛灭度后,相传有罗刹将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抢回去供奉,多亏善于行走的韦驮奋力追夺回来。
据说韦驮原型是婆罗门教大自在天的儿子,天兵元帅室建陀也译为「鸠摩罗天」。
韦驮原为四大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神将之一。
四大部洲中,北俱卢洲人不持佛法,而韦驮天曾亲受如来咐嘱,统领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三洲护持佛法之事项,护佑僧侣、居士,故称「三洲感应」,号称「三洲感应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相传释迦涅槃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陀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一个捷疾鬼混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陀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陀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中,建有护法殿,专门供奉韦驮天。汉化的韦驮天为穿戴盔甲的少年武将形象,手持法器金刚杵,一般具有两种站立的姿态:一个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直挺而立;一个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前者双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丛林,欢迎来客,远游的行脚僧可安心住下。后者则示本寺不接待来僧挂单,行脚僧不要自讨没趣,最好另投山门。通常置于天王殿大肚弥勒佛像背后,脸朝向大雄宝殿。
在佛教的早晚功课中,还有专门的韦驮赞:
韦驮天将,菩萨化身,拥护佛法誓弘深,宝杵镇魔军,功德难伦,祈祷副群心,南无普眼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