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原名悉達多·喬達摩,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意為「覺悟者」、世尊等;漢地民間從明朝開始還尊稱他為佛祖,即「佛教祖師」。在許多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神明;一般而言,佛教正信弟子,不會認為釋迦牟尼佛是神,在佛教中,神屬於六道眾生中的天人,佛是已經脫離六道輪迴的圓滿智者。

釋迦牟尼是後人對佛陀的尊稱。「釋迦」是他所屬的部族釋迦族的名稱,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為「文」、「仁」、「寂默」,所以漢文翻譯又作「能仁寂默」、「釋迦文佛」等。按佛教傳統,「牟尼」是當時對剃髮出家、乞食離欲、修行成就者的稱謂。

「天台宗」的《四教儀》,把釋迦牟尼佛的一生,分類成八個階段,並名為「八相成道」。

降兜率相

釋迦牟尼佛降生之前,他已修成菩薩果位,住在兜率天的內院。釋迦牟尼佛觀察五種因緣(時間、地點、國家、家庭、父母)已經成熟,便決定降生人間,乘坐白象由兜率天降下,要以摩耶夫人為母,渡化眾生。

托胎相

釋迦牟尼佛乘坐的六牙白象,口中是含著白色蓮花,下降北天竺(即是北印度)的迦毗羅衛國,從淨飯王的夫人,摩訶摩耶,的左肋入胎。夫人頓覺身體安樂,如服甘露,就這樣懷孕了。由於一切眾生欲受生時,都是因為父母以不淨心行淫而入胎,但釋迦牟尼則正念不失,正慧識父母,故名正慧入母胎。

出生相

當馬車經過藍毗尼園的無憂樹林時,摩耶夫人見其中一棵大無憂樹,花色香鮮,枝葉繁茂,於是便下車,舉起右手,正想觸摸時,釋迦牟尼佛就漸漸地由夫人右脅出生了,成為悉達多太子。據說釋迦牟尼佛一出生時,便能走路說話,他更朝著四方各行七步,步步腳下都生蓮花,每朵蓮花大如車輪。然後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又有兩條龍飛躍上空中,並向下噴水,一冷一熱,為釋迦牟尼佛沐浴。此日也成為佛教以後的浴佛節。

出家相

年輕的釋迦太子看到世間的生、老、病、死等無常之苦,而產生了修行的念頭。在一個月明之夜,太子毅然拋棄王位、財富和妻子,悄悄離開王宮,並決定到深山僻林中去尋求解脫人生痛苦的真理。釋迦太子抵達羅摩村自剃鬚髮,披上袈裟,並請侍者回城向淨飯王報告他已出家。

降魔相

釋迦牟尼在樹林中,作六年的苦修行,形體枯瘦,仍未能證道。他便放棄苦行,接受牧女乳糜之供養,恢復了體力和健康。後來他走到附近的一棵大菩提樹下,以吉祥草敷設金剛座,端正身心,面向東方,再次修行靜坐,並發誓:「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他在樹下靜坐四十九天,但魔王波旬不願釋迦牟尼獲得無上的解脫之道,於是派三名魔女來誘惑太子。據《修行本起經》,她們分別恩愛,常樂,大樂(愛欲、樂欲、貪欲)。但釋迦牟尼深心寂定,對魔女淫蕩挑逗毫不動心,更訓誡她們好比精美的琉璃瓶盛滿糞穢,不自知恥。魔女被釋迦牟尼的法音擊破,親眼見到自身穢惡的身體,還變成老人家,頭白齒落,拿著拐杖逃回魔宮。。魔王見魔女引誘失敗後,十分憤怒,便召集十八億的鬼神,有三十六由旬那麼多,各自手中拿著利刃兵器,圍繞著不驚不怖的釋迦牟尼,向他投擲各種兵器,因為鬼兵不能夠接近他。但是這些刀刃到了湛然不動的釋迦牟尼之前,卻如花瓣般一一散落,無法傷害他。魔王波旬便親自出現,嘲笑釋迦牟尼誰能證明你大徹大悟了。釋迦牟尼即以智慧力,伸出右手,掌心貼著膝蓋,手指觸地說「大地可以證明」。這個觸地印也叫降魔印。大地應時普地震動,魔兵們紛紛倒下,魔王敗走離去。釋迦牟尼以慈悲力降伏了魔怨,也克服了內外的種種「魔障」。

成道相

在臘月初八日,菩提樹下,夜睹明星,釋迦牟尼豁然悟透一切事物緣起無我之理,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 終於成佛。世人尊稱他為「佛陀」(意為覺者),聖號「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成道時,在《華嚴經》說:「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癡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即教彼眾生。修習聖道。令離妄想。離妄想已。證得如來無量智慧。」此言道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因執著妄想而不得證。

轉法輪相

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先赴鹿野苑渡化五比丘,他們也是佛教第一個僧團。佛陀周遊各地,宣講佛法,以後又陸續地渡化了一千餘人。釋迦推動正法之輪,破異端邪說,弘揚佛法,佛教稱之為「轉輪」。在四十九年中,佛陀最初宣演《華嚴經》二十一日,《阿含經》十二年,《方等時》諸經八年,《般若經》二十二年,《法華經》和《涅槃經》共八年。佛陀的教化對象,不分貧富貴賤,種族信仰,全都得到平等對待。他的佛法能普渡上、中、下三根的眾生,令聞者皆能轉煩惱成菩提,明心見性。畜生道如大鵬金翅鳥、食人為樂的毒龍、鬼道的羅剎鬼子母等,亦改掉其嗜殺、瞋恚(意為發怒)的習氣,更成為佛教護法。尊貴如太子須菩提、阿那律;富有如大迦葉、舍利弗;貧窮如優波離、難陀女;親如堂弟阿難、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年長如一百二十歲的須跋陀羅;幼小如七歲的羅睺羅,都能平等法施,化渡他們出家並證聖果。

因為歸依佛陀的弟子日漸增多,佛陀便制定了戒律,維繫了僧團的清淨,並強調持戒的重要性,使諸比丘都能在清淨戒法中,增長善心,避免重回沉溺在慾望和惡習之中。

佛陀的平等教化,不僅救渡了現世的父母、累劫親眷、六道眾生,使他們離苦得樂。他所留下的佛法,也令未來的眾生種下得渡的因緣。

涅槃相

涅槃又稱入滅。釋迦牟尼佛在八十歲時,自知陽壽將盡,便離開說法的王舍城,來到拘尸那迦城附近的娑羅雙樹下,躺在阿難所鋪下的臥具,頭朝北,面向西,右手承託著右邊的臉,左手放在身上,左足搭在右足上,取側臥之勢,進入大般涅槃(大解脫)之境。入滅前,佛陀囑咐弟子阿難和大眾,要勤修佛法,不可放逸,要以戒為師,並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