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課


早晚課是修行人每天必須做的功課。課誦的原則,是每天在同一段時間,做同樣的功課,漸漸地養成一個習慣,其內容包括供養、禮拜、禪坐、持名、讀誦、發願、回向等,並以無求之心來持誦,才是最正確的修行方式。

修行早晚課可使人勇猛精進,因為每天需要早起,所以不能睡懶覺,使人有約束力,長久堅持可增強自信心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寒冷的冬天早起其實是很困難的,誰人也想多睡一會。但在床上多躺幾秒鐘,在人生的路上可能就因為這幾秒鐘,把事情耽誤了。所以在早上起床就能體現出精進的生活態度。抓緊時間,珍惜每一分鐘,養成珍貴的自律性。

第二點是早晚課能使人自利利他。早晚課除了是自修外,也其實是為眾生和世界祈福。集體誦經或持咒,能夠產生正面的能量。一個事物的存在,普通人多半只會注意到它的粒子性,因為這個固體是可以觸碰或看見,卻因此忽略了事物的波動性。一切物質是由電子,質子構成。一張木檯看似靜止,可是它的內部,卻沒有一刻是停止運作過,而這些運行形成了一種波動。所有的人和事,除了因為佔有的空間外,從微粒子來看,事物的存在是因為每時每刻都在向四週傳達一種波動,一種震動。念誦早晚課就是透過聲音,和每個人的心力,向世界傳播一種和諧的波動,能給世界帶來安寧和吉祥。

第三點是念誦早晚課是能夠和眾生結緣。課誦中的一句佛號、菩薩聖號或咒語,是在跟整個宇宙,無限廣闊的生命世界中念誦。南無是皈依,所以念不同的佛號和菩薩名號,就是等於向所有生命宣告本人和不同的佛和菩薩結緣。人的心是擁有無法想像的力量,是可以改變四週事物的。咒語除了有很多佛菩薩的名號,還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內容,就像宇宙裡的一種秘密口令。如果可以簡單解釋,它的力量也許就沒有那麼大了。正是因為它的含義不容易用語言來解釋,所以古代人沒有翻譯過來。其實只要用心念誦,那些門就會開敞,其中包括自己的心門。

第四個是早晚課能促進個人健康,因為念誦時,多數是站著,有利於保持身體的活力。腳稍微分開,並全身放鬆,把重心落在腳上,腳趾微微抓地,眼光收攝於鼻端,而這種狀態和打坐時是一樣的。念經時,可用逆腹式的呼吸法來發聲。在換氣時,就收縮腹部,使胸部充滿氧氣。出聲時,吸的氣往下沉,重心在小腹部,使它再次脹起。發聲的力點是在腹部,念誦時把意念放在肚部就行,所以喉嚨和胸部是放鬆的。這樣念經才不會累,而且不會傷氣傷身。

早課是於每日清晨,先念誦《楞嚴咒》。這神咒出自於《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七卷,十方諸佛以此神咒而成無上正覺,誦持此咒有降魔息災、拔濟群苦、制伏外道的作用。後上《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而說的。然後《十小咒》,是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的心咒。後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般若經》的重點結集,是基於聞到文字而修行,並從中親證般若智慧,超越生死輪迴,到達不生不滅的解脫境界。

《心經》之後,便三稱「摩訶般若波羅蜜」,然後念誦「南無阿彌陀佛」四十九遍或一百零八遍,後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和《普賢菩薩十大行願》。這十大行願,出自於《普賢行願品》,為《四十華嚴》的最後一品。所有菩薩都是以此十大行願,成就如來殊妙功德門,並證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

後上四弘誓願。「華嚴經」說釋迦牟尼得道成佛,最主要是普度眾生,才能同登華藏玄門,共入毗盧性海。華藏玄門,是一眞法界的大總持門,毗盧性海,是如來藏心的妙莊嚴海,那就是要祝人人成佛,個個得道。後上三皈依,三稱「南無護法韋陀尊天菩薩」,再念《大吉祥天女咒》三遍和《韋馱讚》。最後唱誦《回向偈》,然後頂禮三拜,早課完畢。如果在初一或十五,會加唱《寶鼎讚》,而在佛菩薩聖誕或普佛時,則會加唱《戒定真香》。

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