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或《楞嚴經》,是一部極度重要的大乘經典,因為它有如一部佛教修行大全,是佛的真身,更有如照妖鏡,使修行者在末法時代中,有所根據,還得正知正見。

《楞嚴經》得來一點也不容易。般剌密諦,相傳為印度佛教高僧,為了利益中土之人,決定東渡中國。他第一次身上藏著《楞嚴經》,被守護邊境的官吏查獲,拒絕讓他出境,但這反而使他宏法之願更加堅定。後來他把《楞嚴經》書寫在極細的白絹上,割開自己的肩膊,將經文縫藏在裏面,等傷口康復之後,再申請出國。海關搜查無疑,他才可以航海東來。大師於唐中宗神龍元年(西曆七〇五年)到達廣州,那時正好首相房融被貶在廣州,房融便請大師住在「制止寺」。般剌密諦見時機成熟,於是便剖開肩膊,取出經典並誦出來,跟另外兩位法師一起翻譯成漢音,首相房融筆受。般剌密諦大師如此艱辛冒險,不惜榮辱、身命,正是所謂重法輕身,更顯得《楞嚴經》是無比的珍貴。

《楞嚴經》是包含了顯教和密教的深刻道理,橫跨「禪、淨、密、律」,教令破惑、見真(明心見性)、依性起修(設壇結界、實修)、開示一切聖凡境界(二十五聖圓通、三界七趣眾生)、詳述六十位修證、廣示五陰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使修行者在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難,修証圓滿。

《楞嚴經》總共有十卷。第一卷講述此經的說法因緣。弟子阿難因為中了摩登伽女的咒術,有破戒之危。佛陀於是請文殊師利菩薩護送《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到阿難那邊,使阿難成功渡過危機。後來阿難回來,請問佛陀多個修行上的問題,而佛陀和阿難的對答,就形成了這個楞嚴法會,也就是《楞嚴經》。佛陀一開始就道出佛教的核心教義。他說明眾生為向流轉生死,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第二卷至第十卷主要講述「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圓,含裏十方」,眾生不明自心「性淨妙體」,所以產生了生死輪迴的現象,修行人應避開「行婬、貪求、我慢、瞋恚、奸偽、欺誑、怨恨、惡見、誣謗、覆藏」,以免召引惡報。修習禪定前,應當先「斷淫、殺、盜、妄語」,以免落入魔道。佛陀也略說「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等,由低至高的種種修行層次,達到方盡妙覺,「成無上道」。佛陀也強調禪那中有可能出現的種種魔境,與後末世將會出現於人間的惡魔,並用五十個例子來詳述五陰魔境。

《楞嚴經》是本著名的破魔經典,是在末世修行中不可缺少的寶典。修行者依此得正知正見、正信正解、正修正悟,而不被邪魔外道所誘惑、所破壞。

《法滅盡經》說《楞嚴經》會是在末法時代中,每一本被滅掉的佛教經典,而其餘的經文也會跟著滅亡。如果《楞嚴經》不滅,那麼正法時代還在。《楞嚴經》是佛的真身,《楞嚴經》是佛的舍利,《楞嚴經》就是佛的塔廟。因為《楞嚴經》是那麼真,如四種清淨明誨、二十五聖圓通、五十陰魔等,旁門外道、妖魔鬼怪全都現形,無法欺騙大眾繼續墜落在「殺、盜、淫、妄語」和「貪、瞋、癡」中,所以魔王就想盡辨法要毀滅《楞嚴經》。

只要《楞嚴經》住世,則正法得住世間,因為修行有所根據,邪魔不能得逞。如果這經不幸被滅,魔力則無有制止。因此,佛弟子要趁此經還在世時,快快熟習《楞嚴經》的教誨,努力修行。

《大佛頂首楞嚴經》應永流後世、利益眾生。

大佛頂首楞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