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簡稱《普門品》,是《妙法蓮華經》的第二十五品。由於觀世音信仰傳入中國後,日益盛行,所以經文便從《妙法蓮華經》內抽出來,成為一本方便受持的單行經本。《普門品》是一部受到重視、流通和讀誦的經典,因為這部經非常易懂、人人都可接受。《華嚴經》的《觀自在菩薩章》、《大佛頂首楞嚴經》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妙法蓮華經》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它們並列為「觀音三經」。
《普門品》主要是無盡意菩薩和佛陀的對答,講述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經文首先解釋觀世音菩薩的名稱由來,然後列出觀世音菩薩為眾生說法的種種方便,到最後讚歎觀世音菩薩的弘誓和慈力。
觀世音菩薩雖然是尋聲救苦,卻不是以耳尋,而是以微妙智慧來觀察。這就是他修習耳根圓通,證得圓通本體的成果。這叫做「觀」。「世」是六道中的眾生。「音」是世間所有的音聲。如果世間有苦難眾生,誠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祈求幫助,觀世音菩薩便隨著音聲前往救渡,所以名為「觀世音」。「菩薩」是梵語,譯為「覺有情」。菩薩因為救渡心切,為利益無量眾生,會隨著眾生的機緣,演說不同的佛法,所以名為「菩薩」。「普」是到處應現的意思。「門」則是能通的意思。觀世音菩薩為渡化眾生,普遍深入九法界中,遊化諸國土,現三十三身,使無量無邊的眾生,離苦得樂,往生淨土。「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所以名為「普門」。「品」是品類,義類相同的就聚在一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雖然只有二千餘字,但是它簡潔易明,方便眾生明白觀世音菩薩的修行功德,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
《普門品》列出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相,這些形象都是為了方便渡眾生才化現出來。三十三相有: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毘沙門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長者婦女身、居士婦女身,宰官婦女身,婆羅門婦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迦樓羅身、緊那羅身、摩 睺羅伽身、執金剛神身。
觀世音菩薩是有求必應的。 只要是正願正求,會有不可思議的感應。不管眾生有甚麼煩惱,只要持誦《普門品》,就是跟觀世音菩薩結緣,會得到幫助渡過難關,並漸漸被導化,修行佛法,一起轉法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