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象徵理德、行德的菩薩,同文殊菩薩的智德、正德相對應,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左脇侍,被稱為「華嚴三聖」。
我們常見的普賢菩薩像,多是頭戴寶冠,身披彩衣,手持蓮花,華上置經,面如滿月,乘坐六牙白象的天人像。象的特徵是力大而穩重,所以形容普賢菩薩的修行勇猛而穩健,不急不躁,徐徐疾進。象是白色,表心地清淨;表菩薩以六度含攝萬行,牙尖破障,不畏一切障。菩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同為華藏世界的上首菩薩,與毗盧遮那佛,同稱為華嚴三聖。
普賢菩薩是以實行的行為,所表現的修養來感化衆生,所以說是大行普賢菩薩。
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詳細解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以及念誦、受持、修行普賢行願的無邊功德利益。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最後導歸極樂世界,幫助一切衆生脫離娑婆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淨國土。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範,以普賢的行願加上文殊菩薩的智慧,就是把行願和理論結合在一起,如此則能究竟圓滿大乘佛。
在做早課時要念普賢十大願: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衆生;
十者:普皆迴向。
了解佛法道理以後必須要去實行,這樣才可以得到利益,華嚴經說信解行證,有行才可以證明,實修實證,所以很多修行的人,都會拜普賢菩薩,懺悔時會念「南無普賢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