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馱菩薩


韋馱天(梵文:Skanda),全稱護法韋馱尊天菩薩,佛教的知名護法神,為執金剛神之一,在《金光明經》有提及這位菩薩。韋馱天的形象,一般是古代身披盔甲、手持寶杵(降魔杵)的武士。統領東,西,南三洲巡遊護法事宜,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故也有人將韋馱天的形象,印在佛經與佛教典籍的末頁,以此希望得到韋馱天的護持。佛滅度後,相傳有羅剎將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搶回去供奉,多虧善於行走的韋馱奮力追奪回來。

據說韋馱原型是婆羅門教大自在天的兒子,天兵元帥室建陀也譯為「鳩摩羅天」。

韋馱原為四大天王中,南方增長天王手下八神將之一。

四大部洲中,北俱盧洲人不持佛法,而韋馱天曾親受如來咐囑,統領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三洲護持佛法之事項,護祐僧侶、居士,故稱「三洲感應」,號稱「三洲感應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相傳釋迦涅槃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韋陀也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回天堂。一個捷疾鬼混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陀奮起直追,剎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諸天和眾王紛紛誇獎韋陀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於是,韋陀被人們稱為護法菩薩。

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中,建有護法殿,專門供奉韋馱天。漢化的韋馱天為穿戴盔甲的少年武將形象,手持法器金剛杵,一般具有兩種站立的姿態:一個是雙手合十,橫杵於腕上,直挺而立;一個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前者雙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叢林,歡迎來客,遠遊的行腳僧可安心住下。後者則示本寺不接待來僧掛單,行腳僧不要自討沒趣,最好另投山門。通常置於天王殿大肚彌勒佛像背後,臉朝向大雄寶殿。

在佛教的早晚功課中,還有專門的韋馱贊:
韋馱天將,菩薩化身,擁護佛法誓弘深,寶杵鎮魔軍,功德難倫,祈禱副群心,南無普眼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