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是不是迷信?

供佛的意義 / 拜佛與迷信


迷信是對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非理性地重複某些行為,特別是在宗教方面。

當一個人走進佛教寺院裏,我們不難發現有人在上香許願,誠心地拜人手造的佛像。有些人會上一支香,三支香,或是一整袋檀香。

你們覺得佛陀會否因為你燒多幾支香,而更加特別關照你?換句話說,我們可以用錢物來賄賂佛陀?那麼佛陀的愛就談不上甚麼平等大愛,而是有選擇性,有私心的愛。

有些人可能覺得上香不足夠表達自己的誠意,所以他們會帶一頭燒豬或燒鴨來供佛(等一等,佛教徒不是不該吃肉嗎?)。有些人還會燒一大疊陰司紙給自己過身的朋友或祖先(每張陰司紙都億億聲計,下面一定是通貨膨脹,而且燒紙紮好像是道教的儀式?)。這些人大多是一知半解,甚至莫視佛教的教理,而他們這些愚瞋行為,都是建築在貪心和迷信上,每天都在寺廟裏發生,大大影響佛教的聲譽。

他們這些非理性行為,推動我寫這個網站,也希望這個網站能把佛教的宗旨和美德表露出來,鼓勵一些想理解或修佛學的人。

我們大多接受佛菩薩是比人類更聰明,更有能力,和可以離開六道輪迴的大智者。這個六道輪迴,就像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是不真實的,我們彷彿是活在夢裏面。我們雕造佛像,除了是對佛陀的一種尊重外,這是用來警惕自己要努力學習離開六道輪迴的方法。如果佛陀是已離開了輪迴的智者,他會為我們所奉獻的物件而心動嗎?就如我們會否重視大富翁遊戲內的金錢和房子嗎?當然不會吧,因為那些錢是假的,在現實中是不能用的。

但在許多佛經裏,佛陀有提到用珠寶,檀香,淨水,水果,鮮花等來供佛。

1)那麼我們為甚麼要供佛?

貪婪:
當你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珠寶來供佛,正常人的反應是:萬分不願意。這其實是控制你貪慾的一種修行方式,因為我們對飲食,睡眠,金錢,愛情和等等不同的貪慾,使我們牢牢的鎖在這個六道輪迴裏。鑽石是一種非常堅硬的化學結精品,佛陀在“金剛經”裏所說的真理就像鑽石般那麼堅硬,那麼清澈,那麼真實,是不會隨時間或地點而有所改變。佛陀說:“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就是我剛才所說的貪慾。佛法是無價寶的,但修行到最後也是要放棄,因為佛法是幫助衆生離開六道的工具,也就是說那是六道的東西。無價寶都尚應捨,何況珍珠金錢和貪慾?

上香:
香是代表“戒定慧”。上香是代表我會遵守佛教的戒律,心身就會漸漸定下來。那麼真正的智慧才有機會顯露出來,使我們覺悟。戒定慧是用來克服“貪嗔痴”,使我們身心得到平靜和淨潔。

淨水:
佛陀並不需要喝我們的水。供水是用來提醒每位佛教徒,不管環境有多好或多惡劣,我們都需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就如那杯被供奉的水那麼平伏和清澈。。

鮮花:
佛陀也不需要我們的花。供花是代表我們要有好的人格和正知正見,把佛教的善行和禮儀實踐在生活中,那人生才像鮮花般,為大衆和五濁惡世散發出一股清新的香氣。

水果:
供果是代表著因果報應。如果有人把一顆好種子埋在泥土裏,並小心翼翼地栽種它,這顆種子會結出甜美可口的果實。相反,如果有人專做壞事,他只會種出難吃的果實。

燭光:
在佛教中,光是代表著智慧,因為可以照破無明。。供燈是用來警惕每位佛教徒必須努力修行,提升自己內在的智慧,透過正確的觀念和行為,來照亮還未認識佛法的衆生。

木魚:
木魚除了是維那用來領衆的樂器外,木魚的含意是指每位佛教徒要像魚一樣,早晚都要精進努力,不要找藉口跑去偷懶,因為魚即使在睡覺也是不會閉眼的。

2)為什麼要拜人手造的佛像?

1.彌勒菩薩 - 寬容和快樂
一般來說,當我們進入任何一間寺廟,我們最先看到的,應該是彌勒菩薩。經文中的彌勒菩薩是一位背著大包的和尚。他的肚子很大,而且總是面帶笑容。他的肚子意味著我們對人和事要都要有巨大的寬容量。他的背包是裝著別人的哀傷或是沉重的負擔。彌勒菩薩代表著平等,佈施快樂(笑容)和用平靜的心面對著人和事。這些都是修佛入門的基本元素,所以彌勒菩薩一定是放在入門當眼處。。當我們拜彌勒菩薩,是代表著我們會努力地修我們的慈悲心和寬容性。

2.地藏王菩薩 - 孝道和尊重
地藏王菩薩是代表孝道,這意味著我們要做一位孝順父母的子女,也因此我們在祖先堂通常會見到地藏王菩薩的雕像。地藏經也被公認為一本孝經,而每位修佛人也該從這點開始。當我們把孝敬父母這種態度擴展到衆生上,那麼我們就真的是在拜地藏王菩薩了。

3.觀世音菩薩 - 善良和憐憫
觀世音菩薩是代表著慈悲和憐憫。他用慈悲使別人快樂。他用憐憫來幫助人們離開煩惱和痛苦。觀世音菩薩有顆大悲的心,觀聽四方,在緊急的情況幫大家離開困境。如果我們明白背後含義,那我們是真的在跟觀世音菩薩學習。

4.文殊菩薩 - 智慧和理性
文殊菩薩是代表著大智慧,並不感情用事,理智地處理每一個問題,有智慧地給別人方便。當我們有智慧作為我們修佛的基礎,我們就像有把利劍在手,把煩惱斬斷。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那麼我們真的是在拜文殊菩薩。

5.普賢菩薩 - 付諸實踐
普賢菩薩是代表著實踐。雖然明白了,但不去做,那就像口說肚餓,但不去吃飯,始終是不會飽。如果我們把孝順,善良和智慧這些道理付諸行動,融入在我們日常生活裏,把佛教道理活出來,用我們的衣食住行表達出來,那麼我們是真的在向普賢菩薩學習。

如果有人覺得拜佛是種迷信的行為,那麼大家現在就可以解釋拜佛除了是對佛陀的一種尊重外,也代表著我們正在努力地向每尊佛像所帶著的含義學習。

信佛是不是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