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羅漢

1.坐鹿羅漢 / 2.歡喜羅漢 / 3.舉缽羅漢 / 4.托塔羅漢 / 5.靜坐羅漢 / 6.過江羅漢 /
7.騎象羅漢 / 8.笑獅羅漢 / 9.開心羅漢 / 10.探手羅漢 / 11.沉思羅漢 / 12.挖耳羅漢 /
13.布袋羅漢 / 14.芭蕉羅漢 / 15.長眉羅漢 / 16.看門羅漢 / 17.降龍羅漢 / 18.伏虎羅漢


十八羅漢是佛教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是得道和修成正果的佛陀弟子,並由十六位羅漢加二位尊者而成。佛經中只有十六位羅漢的記錄,而最後兩位是中國民間後期加上。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到唐代以後,才開始盛行十八羅漢。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他們全都是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殺賊)。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無生)。他們堪受諸人、天人的尊敬和供養(應供)。於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淨,隨緣教化救渡眾生。

《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簡稱《法住記》,清楚記載前十六羅漢的名稱。後二位羅漢的來源,則沒有一個清楚和一致的說法。十六位羅漢的印度名字,以《乾隆大藏經》的寫法為標準。

「坐鹿羅漢」

「坐鹿羅漢」是賓度羅跋囉惰闍尊者,又稱賓頭盧尊者。跋囉惰闍是印度十八姓之一,也是貴族婆羅門的姓。賓度羅則是名。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權傾一國,但他忽然發心去做和尚,避入深山修行。有一日,皇宮前出現一名騎鹿和尚,待衛認得出他是跋囉惰闍尊者。國王親自出來迎接他入宮,並問他是否回心轉意來做官。賓頭盧說他這次回來是為勸導國王出家。他用種種比喻,說明各種慾念之可厭,結果國王就讓位給太子,隨賓頭盧出家做和尚。

根據佛經記載,賓頭盧尊者是到現在還沒入涅槃,還在世間的阿羅漢。

返回頁首

「歡喜羅漢」

「歡喜羅漢」是迦諾迦伐蹉尊者。他是古印度的一位論師,善於談論或演說佛學的雄辯家。有人問他甚麼叫做喜,他解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快樂為喜。」又有人問他:「何謂之高慶?」他說:「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覺的快樂,就是高慶。」例如誠心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故名「歡喜羅漢」。

返回頁首

「舉缽羅漢」

「舉缽羅漢」是迦諾迦跋釐惰闍尊者。他原是一位化緣和尚,而他化緣的方法也與眾不同,就是他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他為「舉缽羅漢」。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者。他以托缽福利世人,給眾生有機會施食而種植福德,並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渡化眾生。

返回頁首

「托塔羅漢」

「托塔羅漢」是蘇頻陀尊者。塔,是取梵文「塔婆」的第一個音。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是沒有塔,故特造「塔」這個字。佛教中的塔,是用來載佛骨舍利的容器,所以塔也成為佛的象徵。「托塔羅漢」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薩,菩薩和羅漢是有分別:菩薩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羅漢則是「小乘」修成的果。蘇頻陀也是釋迦牟尼佛所收的最後一位弟子。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尊者為了紀念師傅,特意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返回頁首

「靜坐羅漢」

「靜坐羅漢」是諾矩羅尊者。諾矩羅可譯作大力士。他原本是一位戰士,力大無窮,後來緣份到便出家為和尚,並修成正果。他的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力士的體格。

返回頁首

「過江羅漢」

「過江羅漢」是跋陀羅尊者。跋陀羅意譯為賢,但這位羅漢的名稱,卻是另有原因。原來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也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誕下尊者的。因此他就被取名為跋陀羅,並送他去寺門出家。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跋陀羅傳過去的,因此被稱之為「過江羅漢」。

返回頁首

「騎象羅漢」

「騎象羅漢」是迦理迦尊者。象的梵文是迦理,迦理迦即意譯為騎象之人。象是佛法常用的比喻,因為大象威力巨大,耐勞又能致遠。迦理迦原本是位馴象師,後來出家修行,並修成正果,故名為「騎象羅漢」。

返回頁首

「笑獅羅漢」

「笑獅羅漢」是伐闍羅弗多羅尊者。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尊者原本是位勇猛的獵人,連獅子老虎也能獵殺。後來出家後,決定不再殺生。在將證得阿羅漢果時,有兩只小獅子走到他身邊,感激他放下屠刀。成道後,尊者就將這兩只小獅子帶在身旁,故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據說,由於他往生從不曾殺生,廣結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讚美和尊敬。儘管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終日靜坐,端然不動。他能言善辯,博學強記,通曉經書,故能暢說妙法。可是,他選擇不多說法,並終日不語。他的師弟阿難詫異地問:「尊者,你為何不開一次方便之門,暢說妙法呢?」尊者回答:「話說多了,不一定受人歡迎。儘管你句句值千金,卻往往會令人反感。我在寂靜中可得法樂,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返回頁首

「開心羅漢」

「開心羅漢」是戍博迦尊者。古時的印度是劃為五個區域,稱為五天竺。中天竺是古印度中央部分之諸國。戍博迦原是中天竺國的太子。國王原想立他為儲君,所以他的弟弟因此想作亂。他立即對弟弟說:「你來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大相信,戍博迦便說:「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請看。 」說也奇怪,他打開衣服,弟弟看見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的話,不再作亂。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在心中。

返回頁首

「探手羅漢」

「探手羅漢」是半託迦尊者,相傳他是藥叉神之子。他常用單盤膝法來打坐,就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每次打坐完畢,都會將雙手舉起,並伸懶腰,故被稱為「探手羅漢」。

返回頁首

「沉思羅漢」

「沉思羅漢」是囉怙羅尊者,後人把他寫成為羅睺羅。他原本是釋迦牟尼佛身為太子時,與妻子耶輸陀羅所生的兒子,後來羅睺羅更跟隨佛陀出家,成爲以密行成就的佛祖十大弟子之一。囉怙羅多是印度一種星宿的名字。古印度認為日蝕或月蝕是由一顆能遮蔽日月的星所造成。這位羅漢是在月蝕時出世,故取名為囉怙羅多,即是以那顆能遮蔽日月之星而命名。他的面相豐腴、蠶眉彎曲、秀目圓睜、敦厚凝重、逸秀瀟灑。尊者在沉思和瞑想中悟通一切,獲得智慧,能知人所不知,能行人所不能行,故被名為「沉思羅漢」。

返回頁首

「挖耳羅漢」

「挖耳羅漢」是那伽犀那尊者。那伽,意譯為龍;犀那,意譯為軍。那迦犀那也就是「龍的軍隊」,比喻法力強大。這位羅漢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名聞印度。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要六根清淨,耳根清淨是其中之一。「清淨」並非「清靜」。「清靜」是安靜,不嘈雜的意思。「清淨」是指心境清潔。儘管外界有多嘈吵或多複雜,心境並不會被影響,因此不會生絲毫煩惱,處之泰然,安然對待。「清淨」的境界在於「内」,要靠實修才可證到。佛教除不准聽邪淫聲音外,更不可聽別人的秘密。因他論《耳根》極為出色,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淨。

返回頁首

「布袋羅漢」

「布袋羅漢」是因揭陀尊者。相傳他曾經是一位捉蛇的人,但是他捉蛇的原因,卻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把捉到的蛇,先拔去其毒牙,把在布袋裏,然後把蛇帶到深山中放生,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也成為他的象徵。有人認為「布袋羅漢」可能是「布袋和尚」,但是「布袋和尚」在岳林寺的磐石上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他便失踪了。由此可見,「布袋羅漢」並不是「布袋和尚」,而「布袋和尚」則是彌勒菩薩顯靈化身。

返回頁首

「芭蕉羅漢」

「芭蕉羅漢」是伐那婆斯尊者。伐那婆斯意譯為雨。相傳在他出生時,雨下得很大,後園中的芭蕉樹被大雨打得沙沙作響,他的父親因此幫他取名為雨。他出家後修成羅漢果,喜歡在芭蕉樹下修行,故被名為「芭蕉羅漢」。

返回頁首

「長眉羅漢」

「長眉羅漢」是阿氏多尊者。阿氏多意譯為無比端正。這位羅漢一出生,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原來他前世是一位和尚,因修行到老,仍修不成正果,死後便再轉世成人。他出世後,有人對他父親說:「釋迦牟尼佛有兩條長眉,你的兒子也有兩條長眉。這是佛相。」因此他父親就把他送入寺門出家,而這生尊者終於修成証果。

返回頁首

「看門羅漢」

「看門羅漢」是注茶半託迦尊者,也有人寫成注荼半託迦尊者。尊者是佛祖釋迦牟尼親信弟子之一。他去各地化緣時,常常會敲門叫屋內的人出來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破舊,他不慎把門打破,結果要道歉認錯。後來佛陀告訴他:「我賜你一根錫杖。你以後化緣時,不用敲門,只要用在人家門前,搖動這根錫杖。有緣的人,自然會開門。沒緣的,就不會開門,改到別家去就行了。 」原來,這根錫杖上有幾個環,搖動時會發出「錫錫」的聲音。人家聽到這聲音,有心想布施的,自然會開門結善緣。

返回頁首

「降龍羅漢」

「降龍羅漢」是第十七位羅漢。頭十六位羅漢,可在佛經中找到,但第十七位和第十八位羅漢,則是後期中國民間加上,佛經中並沒有記載。其中一個說法,「降龍羅漢」可能是迦葉尊者,由清朝乾隆皇帝欽定。另一個說法,這位羅漢可能是《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尊者」。還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傳說在古印度中,有位龍王想用洪水淹國,將佛經藏於龍宮。後來尊者降服了龍王,並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故被稱為「降龍尊者」。最後一個說法,那就是濟公可能就是「降龍羅漢」的轉世。降龍修煉幾百年,助佛陀降龍伏妖,立下不少奇功,但始終不能修成正果,所以便求教於觀音。後來得知他有七世塵緣未斷,所以便下凡普渡眾生,了結餘下的緣份。

返回頁首

「伏虎羅漢」

「伏虎羅漢」是第十八位羅漢,佛經中並沒有記載,這位羅漢是後期中國民間加上。其中一個說法,「伏虎羅漢」可能是彌勒尊者,由清朝乾隆皇帝欽定。另一個說法,他可能是「四大聲聞」中的「君屠缽嘆」。「四大聲聞」的佛弟子是大迦葉、君屠缽嘆、賓頭盧、羅候羅。最後一個說法,就是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而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菜分給這頭老虎。時間一長,猛虎就被他降服了,經常和他一起玩耍,故被稱為「伏虎羅漢」。

返回頁首

返回首頁